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蟹类专题】梅雨季节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打印本页]

作者: liangweijian    时间: 2025-7-1 10:53
标题: 【蟹类专题】梅雨季节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梅雨季节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李玉明

       从6月12日起,江苏高淳地区正式进入梅雨季节,其持续时间可长达约38天。今年入梅以来,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出现了多雨、高温、低压、湿热、光照不足等复杂气候情况,这对于河蟹蜕壳、摄食生长以及水草养护和水质管理调控都造成较大影响。针对目前河蟹池塘情况,做出以下几点池塘管理建议,希望对广大河蟹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一、勤改底,多增氧
       梅雨季节多雨、高温、低压、湿热、光照不足,池塘水草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产氧能力下降,同时,底层水温升高会加速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发酵,进一步加剧底部耗氧情况。此外,由于温差变化大、水体粘度高、藻类老化过多、水体透明度低等因素,部分池塘出现水体分层现象,导致底部缺氧更加严重。底层长期缺氧会造成底质恶化、发黑发臭,有害菌如弧菌、螺原体等大量繁殖,水草烂根和有害藻类暴发甚至硫化氢超标等情况,进而导致螃蟹发病甚至死亡。因此,梅雨季节首要任务是保障池塘溶解氧充足,建议7天使用1次“底居安Ⅲ”+“底加氧”改底,打扫底层垃圾,保障底层溶氧。有增氧机的池塘,坚持每天后半夜开增氧机,一直开到早上出太阳;雨过天晴下午也可以开;连续阴雨、气压低的天气,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长。

“底居安Ⅲ”+“底加氧”

       二、控水位,保水草
       梅雨季节池塘管理中,控制坂田水位是关键。水位不宜过深,以水草能露出水面为宜。若水位过深,容易导致水草烂根、上浮。坂田水浑、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降低水位至不超过30cm,坂田投放适量螺蛳净化水质,使用“底居安Ⅲ”+“草根生”连续撒草,帮助水草发根、快速生长。而对于坂田水清、水草长势好且满的塘口,建议拆除坂田围网,在拆除围网前,坂田放螺蛳300~500斤/亩,拆网前外泼“营养快线”抗应激,围网拆除后坂田连续一周投喂饵料,避免螃蟹上坂田后爬草。此外,晴天时应及时打草头、拉通风沟,避免底部通风不畅、缺氧导致水草烂根。大沟深水区的伊乐藻应在晴天及时清理,以防止沉底腐烂,沟边平台上的水草可采取掏心、移栽等方式疏密,避免水草过密造成底部缺氧、烂根。在天晴时外泼“活力碳”补充碳源,保持水草活力,避免上脏、老化。
       三、控料保肝,防“水瘪子”
       梅雨季节由于池塘溶氧不足,螃蟹摄食和消化能力下降。若投喂不合理,容易加重其消化系统负担,引发河蟹肠炎、“拉黄”、腹水等病症,进而发展为“水瘪子”,导致螃蟹伤亡,影响成活率。因此,应根据天气变化、螃蟹蜕壳情况、料台观察以及地笼抓蟹检查等综合判断,科学控制投喂量,并合理调整冰鲜鱼与辅料的比例,适量减少冰鲜鱼投喂,用等比例辅饲料替代,同时使用保肝中药“肝胆易康”拌料投喂,降低螃蟹肝胰腺、消化系统的负担,起到保肝、防肠炎、防水肿的作用,预防“水瘪子”的发生,同时能增强螃蟹体质,保障三壳顺利蜕壳。

病蟹

       四、生物抑菌防病
       梅雨季节极易导致池塘中有害菌大量繁殖,尤其是弧菌、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螺原体等致病菌,容易引发螃蟹疾病,造成伤亡。今年我们对水体和螃蟹做了大量的细菌分离培养工作,多数池塘水体和螃蟹的组织(鳃、肝胰腺)中都检出了弧菌和螺原体。建议养殖朋友们在梅雨季节,每7~10天使用1次“优肽”+“银翘板蓝根散”,控制水体中有害病菌数量。同时,在天晴时使用有益菌如“利菌多Ⅲ”“利生多Ⅱ”通过生态占位作用抑制致病菌的繁殖,降低发病风险。

细菌分离培养

       五、少消杀,稳水质
       梅雨季节应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杀藻剂、杀青苔药等毒性大、刺激性强、残留时间长的药物。此阶段螃蟹正处于第三次蜕壳期,体质较弱,对药物敏感度高。同时梅雨季节螃蟹摄食、消化吸收差,体质跟不少,受到毒害、刺激后很容易造成螃蟹在出梅后发病。因此,管理上应以“稳水、保摄食、促生长”为主,避免因过度消杀引发不必要的损失。在下雨过后,适当补菌、补肥、补碳稳定菌相、藻相,防止突然倒藻、水变,以稳定水质。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保摄食、保生长、保蜕壳、保成活的目标。
(转自“利洋水产”微信平台)

作者: 小丑鱼    时间: 2025-7-9 10:42
梅雨季节要多改底,多稳水,河蟹栖息底部,长期的层环境差,影响其生长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183.6.47.87/)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