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医院论坛

标题: [每周一例]小棚虾肌肉白浊,持续死亡 [打印本页]

作者: 利洋服务    时间: 2025-7-10 21:39
标题: [每周一例]小棚虾肌肉白浊,持续死亡
[病例789]江苏南通如东一小棚虾养殖场,共有小棚62张,每张棚长34-35米,宽9.6米,水深70cm(图1),水源为地下水,使用纳米管增氧,增氧能力约1.7kW/棚。2025年1月10日放南美白对虾苗,密度6万尾/棚。
       2月下旬,养殖40多天,规格约180尾/斤,由于春季气温变化大,棚内水温在22~26℃波动。约有10个棚开始陆续出现肌肉白浊的对虾,平时查看每个料台均有4-5尾肌肉白浊虾,病虾肌肉白浊一段时间后虾体表斑点增多,之后逐渐死亡。一般在阳光强烈的升温天气后,料台病虾和死虾会明显增多。使用“营养快线”“清毒康”处理未见效果。
       3月1-2日,升温,怀疑水体中钾离子缺乏引起,连续两天每棚使用10斤氯化钾处理,未见改善。
       3月3-4日,大降温,发病棚每天每个料台依然有病虾和死虾7-10尾,塘内死亡量未知。
       3月5日,上午10点分别到22、32、43、47号棚查看,棚内水温约24℃,检测水质指标pH值8.1,氨氮0.2~0.4mg/L,亚硝酸盐0.05~0.3mg/L,镜检水中硅藻为主。其中43号棚发病最早,提料台时有明显的臭味,料台中大部分虾活力差,肌肉白浊,体表微红,斑点多,尾扇发红(图2)。病虾肌肉呈现不同程度的白浊状(图3)。从4个棚的料台内取11尾病虾,接种11尾病虾的肝胰腺组织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取4尾(每棚1尾)虾的肝胰腺、鳃及肌肉等组织分别用95%酒精保存做病毒检测、4%甲醛溶液固定做病理检测;取水源和47号棚内养殖水送研究所进行水体八大离子检测。
       结果:经室温培养24h,培养基上未长出优势菌落(图4)。采用实验室普通PCR检测方法对采集的4尾虾进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检测,结果呈阳性(图5),其中22号和47号棚采集的病虾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呈阳性,Ct值分别为19.7、29.85。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胰腺腺管萎缩,上皮崩解;鳃小片轻度水肿,个别虾鳃局部有少量气泡;肠道上皮不同程度脱落,肠腔有少量脱落、坏死细胞,未见食物;多量肌纤维散在坏死、溶解,局部较严重(图6)。水源及养殖水体八大离子指标未见异常,其中钾离子含量分别为233.42mg/L和243.36mg/L。
       3月底,发病棚比例已达30%左右,持续损耗,计划养殖到可出虾规格后尽快卖虾。

       分析:1、前一年春季3-4月份该养殖场周围靠河沟一侧的几个养殖场都出现对虾肌肉白浊,持续死亡的情况;该养殖场前一年有34个棚发病,这些发病棚在下一年基本都发病,并且从一个发过病的母塘分出的5个子塘也都陆续发病。通过各项检测结果可确定该病例中的对虾肌肉白浊是由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引起,建议养殖过程中工具分开使用,做好各方面的防传染措施。
       2、小棚春虾发病后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发病棚最终产量仅有700~800斤。而秋虾养殖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发病,此时虾规格已达20尾/斤,发病即可出虾,影响不大。(利洋公司 江浙区业务经理 项旭 技术部 王林锁 提供2025.07.10)










欢迎光临 水产医院论坛 (http://183.6.47.87/) Powered by Discuz! X3.2